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游戏资讯 > 高手进阶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2022-12-15 22:00:47 来源:互联网 作者:小狐狸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金门第一缕阳光照耀的大神堂,也是天津唯一还保持着传统捕鱼作业的渔村。

在这个2000多人的小村庄,传统与巨变并存。

一大早出海打渔,涨潮回港卖海鲜,大神堂村的渔民至今还保持着传统渔业的许多习俗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大神堂,吉尼斯第一缕光照耀的地方。

以前的小渔港,现在变成了现代化的码头;过去,穿着油布,划着小木船的渔民住楼房,登上小汽车……靠海而居的渔民,从“钓上来”变成了“游客”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大神村民搬进楼里。

渔船走上了“智慧之路”

清晨,滨海新区大神堂在晨曦中苏醒,大神堂大门上刻着“申港”二字。这是天津15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最后一个渔村,也是“津门第一缕曙光”闪耀的天津最东端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大神殿大门上刻着“神冈”二字。

每年5月至9月,都有休渔期。数十艘渔船有序停靠在岸边。一些渔民正在梳理和修理他们的网,而其他人正在检查他们的机器和设备。休渔期间的大神塘码头静悄悄的,渔民们正在休养生息,等待着开海的那一天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大神码头上,一艘钢制外壳的渔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。这艘船长31米,宽5.7米。它是这个码头上最大的船。2021年12月,渔民李勇权花了280万元购买了这种新的“重型武器”。

“这是一个探鱼器。利用3D成像技术,可以直接看到海底是否有礁石,是否有大量的海鲜,自己的网撒在哪里。如果有破网,可以用寻鱼器找回来。这是北斗卫星,遇险时可以发射信号,救援部门会知道你在哪里。”在驾驶舱里,李勇权非常兴奋地“解释”他的新船。凭借数字雷达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,这艘李勇权安全系数极高的渔船走上了“智慧”之路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49岁的李勇权是大神堂村人,18岁时随父亲乘木渔船出海打渔。大神堂是天津最后一个渔村,靠海吃海。捕鱼是大神堂祖祖辈辈生活的方式,但捕鱼太苦,很多村民都转行做其他行业了。目前,大神堂还剩下60多艘渔船,100多人以捕鱼为生。

从事捕鱼30年,捕鱼的艰辛和危险都是李勇权的经历。他曾经转行卖海鲜产品,但他在海里的自由吸引他回到了渔民的身份。

“以前用的是无动力帆船,没有天气预报。我们只带着指南针出海。我们不得不依靠经验来判断风向以计算潮汐周期。有时风很大,我们害怕危险,甚至不敢出海作业,大大限制了捕鱼效率。现在渔船装备了先进的卫星导航和通信系统,他们可以在海上收听天气预报和预警通知。渔民等于有了‘护身符’。”从最初的小木渔船到现在的钢铁渔船,李勇权见证了渔业的巨大变化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海洋环境的改善也是吸引李勇权坚持下去的原因。常年与海为伴,李勇权确实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。“上世纪80年代,渔民出海能捕到2000多斤鱼,一斤海蟹也不稀罕。但由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,渤海渔业资源一度减少,渔民在该海域捕捞的鱼虾产量越来越低。”

靠海吃海,还要“养海”。近年来,随着伏季休渔的实施,海洋生态得到恢复,渔民的渔获量增加。“鱼多了,虾蟹多了,停钓就能钓到更多的鱼。现在每次出海都能抓1000多斤。”李永奇

刘自小在渔村长大。他小时候走出家门十几步到海边,在岸边游泳抓小鱼小虾。刘在海边自由快乐地长大。

在刘的印象中,从记事起,父亲就靠在海边用渔具捕捞海鲜来养家糊口。“在海边拉网,退潮的时候可以在网里收获很多鱼虾海鲜。”刘长大了,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和父亲一起钓鱼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在海里钓鱼很难。满潮满潮是海上钓鱼的规矩。渔民经常深夜出发,出海需要几天或者十天。“为了在禁渔期多抓些鱼,出海的时候,他们就转来转去,基本上睡不着觉。”刘说,渔民除了辛苦,还有很多“职业病”,风湿、腰腿痛,渔民的衣服每天都是湿的。

虽然辛苦,但在那个年代,钓鱼的好处还是相当丰厚的。“一张网最多能捕到几千万的渔获,一天能赚几百块。当时,海面上的数百艘船通宵达旦地开灯,照亮了海面。”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过去,刘在捕鱼获得了大丰收。

“靠海致富,就摆摊。”改革开放后,大神堂名气越来越大,村里有不少万元户。“当时,有一个笑话。媒人介绍了对象,问对方是找镰刀还是拉渔网。所有的女孩都愿意嫁给渔民。那时候渔民就可以娶漂亮媳妇了。”

但渐渐地,刘也意识到了海洋环境的变化。由于过度捕捞,大海被透支,刘在海上的收获越来越少。“渔船越来越大,渔网越来越薄。几年之内,鱼就少了。”刘说,有时候一天钓几筐鱼都装不下。最困难的时候,连船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。

渔村的昨日

在东海、黄海、渤海实行全面休渔制度后,大神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

李勇权通过改进渔具增加了捕获量,并坚持以捕鱼为生。

刘改变了主意,开始了渔业旅游。“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,但要吃得不一样。”刘对说:

上世纪90年代,海产品销售、加工业、海上一日游等行业逐渐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。“我们这个300多户的小村子,最多的时候开了20多家海鲜馆,顾客吃完就下海了。观光休闲船对游客很有吸引力。”

刘干脆把他的木船改造成观光船,带游客出海。游客十人一组乘船出海。除了出海,刘还会在船上向游客展示撒网捕鱼的方法,然后煮一顿美味的海鱼,做一顿皮皮虾、虾酱炒鸡蛋等渔家饭,让游客体验渔民的生活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刘带游客出海。

目前大神殿有20多艘观光船。与其他观光船相比,你可以在刘的游船上感受到地道的风土人情。“很多来我船上的外国游客,有时候我唱几句‘渔歌’,他们都觉得特别有意思。一直想把老一辈传下来的‘渔父谚语’和‘渔父绰号’传下去。现在太少了,不能让传统民风枯竭。”

2017年,天津市政府要求加强休闲渔业安全生产管理,统一改造休闲渔船。刘利用“渔船更新改造资金补助”的好政策,贷款投入70万元,让船厂定制了一艘钢质渔船。“国家这几年对渔民的政策确实不错。要不是贴息贷款,我真的想都不敢想70多万的新船……”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2017年,刘租借了一艘定制的钢制渔船。

刘的生活充满了海风和民俗风情。每到捕鱼季节,许多人都羡慕刘的渔船。他黑着脸,操着纯正的汉沽方言,头脑简单

在休渔期间,刘也没闲着。他制作视频,讲述渔民的故事,收集民间历史。现在,刘的孩子都成年了,没有了生活的压力,他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收集和传播具有特色的渔民民俗文化上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在捕鱼季节,渔民修理船只和捕鱼网。

刘说,经过渤海综合治理带来的变化,昔日的风光又回来了,今天的生活充满了味道。这些故事会讲给孩子们听,他们一起保护海洋,蓝色的家园。

“网红”渔民

靠海吃海,大神堂有过辉煌的历史,也经历过失落。渔民们也意识到,只有充分调理眼前的大海,它才能重现往日的辉煌。

2018年,一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。天津共管陆海,共管河海,实施“蓝湾”整治修复计划,投放人工鱼礁,增殖放流,禁止非法捕捞等。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。随着增殖放流和休渔等措施的深入实施,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正在逐步增加。

“养海”换来了海洋资源,渔民的思维也变了。有了新的思路,他们投资了水产养殖、开餐馆、办冷库、搞海鲜加工、水产品批发等经营模式。

客悦居海鲜酒家的老板刘宝菊是大神堂村人,父亲也是当地渔民。刘宝菊成年后在村里的一家网厂工作。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10年前,看到大神堂村的新变化,刘保举盖了三间房,办起了这家旅馆。“想吃海鲜,北京人经常往天津跑,天津人也经常往大神殿跑。”“客悦居海鲜酒家”距离大神堂码头仅100米。在开海的季节,渔船每天都能捕到新鲜的海鲜。刘保举和渔民约定,渔民带当天捕捞的海鲜。美味的海鲜和渔民最传统的烹饪方法,刘宝菊的餐厅很受欢迎。几年前,刘宝菊把酒店扩建成了10多个包间。“开园季,周末或者节假日都爆满,包间坐不下。我在大堂里尽可能多放了几张桌子,都坐满了人。”

大神堂攻略(天津最后的渔村:靠海吃海)

刘宝菊经营客悦居海鲜酒家已有20多年。

“大神堂村有2000多人。传统渔民还剩100多户,渔船60多艘。一些村民丰富了他们的第二和第三产业。有的村民搞修船,有的搞养殖育苗,有的村民做起了钓鱼的乐趣。通过吃海,大家更愿意做和海有关的事情。”据大神村所属寨上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,寨上街道共有13家现代化设施渔业养殖养殖企业。2021年,全街道渔业生产总值13458万元,其中海洋捕捞收入5634万元,渔业产业转型收入比重远高于传统捕捞收入。

此外,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促进农民渔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大神堂计划推进大神堂渔港升级改造工程:扩建大神堂外港,将渔港建设成为集渔船停靠、供水、加油、渔船维修、海上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渔港。同时对内港进行升级改造,开发旅游休闲、购物、观光、娱乐项目。

按照计划,大神殿和周边几个渔村整体拆迁。村民们通过换房和补贴政策搬进了附近的汉沽城。对于已经迁出的,政府帮助找工作;放不下渔船的,继续拿捕捞许可证,在近海指定的渔业水域捕捞。

刘从来没有想到他能住在一栋两室一厅的高楼里

云记者老摄影

相关软件 +
相关攻略 +
最新攻略 +